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橚朱元璋的其他类型小说《本王不服丧,洪武大帝你瞅啥?小说》,由网络作家“工地搬砖捡瓶子的清茶”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那个……父皇,大门被关上了,请不来母后了。”朱标躲在柱子后面说道。这么大个锤子,要是不小心打到俺了可怎么办。礼部尚书开口道,“仁祖皇帝,死者为大,您给点面子吧。”朱橚眼睛一瞪,“死者为大?那俺也比她早死!还是俺大!”说完,一锤子砸了下来。供桌当场四分五裂,砸了朱元璋一身。朱元璋趁势一滚,然后匆忙站起身往柱子那边跑。“爹,你冷静!有话好好说啊!”“父皇,你别往儿臣这里跑啊,儿臣害怕,呜呜。”朱标一边跑一边说道。“过来!”还是常氏把朱标拉到身边,待在了常茂身旁。朱标松了口气,“常姐姐,还是你机灵。”“你快翻窗子出去,去坤宁宫找母后前来,不然怕是没人能劝住爷爷了。”常氏开口道。一旁的朱棡忙对外喊道,“禁军,把窗户给本王钉死!”“是。”外...
《本王不服丧,洪武大帝你瞅啥?小说》精彩片段
“那个……父皇,大门被关上了,请不来母后了。”朱标躲在柱子后面说道。
这么大个锤子,要是不小心打到俺了可怎么办。
礼部尚书开口道,“仁祖皇帝,死者为大,您给点面子吧。”
朱橚眼睛一瞪,“死者为大?那俺也比她早死!还是俺大!”
说完,一锤子砸了下来。
供桌当场四分五裂,砸了朱元璋一身。
朱元璋趁势一滚,然后匆忙站起身往柱子那边跑。
“爹,你冷静!有话好好说啊!”
“父皇,你别往儿臣这里跑啊,儿臣害怕,呜呜。”朱标一边跑一边说道。
“过来!”还是常氏把朱标拉到身边,待在了常茂身旁。
朱标松了口气,“常姐姐,还是你机灵。”
“你快翻窗子出去,去坤宁宫找母后前来,不然怕是没人能劝住爷爷了。”常氏开口道。
一旁的朱棡忙对外喊道,“禁军,把窗户给本王钉死!”
“是。”外面传来禁军的回应,马上就去找钉子和锤子了。
朱标瞪大眼睛,“老三,你……”
朱棡轻哼一声,“太子皇兄,你是他的儿子,可我们不是!我们只是皇子!给你的什么都是好的!
看看我们呢,你娶着开平王嫡长女,二哥娶个鞑虏,我虽然好点儿,但也只娶个侯爵之女为妻。”
朱棡怎么可能没气性儿呢。
真算起来,朱标娶的是常遇春的女儿,朱樉娶的是邓愈的女儿,虽然不是娶妻,朱棣娶的是徐达的女儿,朱橚娶的是冯胜的女儿。
先不论追封,常遇春是鄂国公、邓愈是卫国公、徐达是魏国公、冯胜是宋国公,唯有谢成是永平侯。
马皇后的五个嫡子当中,唯独朱棡娶的是个侯爵之女,朱樉咋可能没气儿?
这就导致本就跟朱樉穿一条裤子,现在更是同病相怜。
朱樉附和道,“就是,先前他可是让你给孙贵妃服丧的,你不愿意,就换成了老五,不就是欺负老五脾气好呗,欺负人家老实人,但老实人生气了那也是不好办的!”
马皇后的嫡子,兄友弟恭是有的,但绝不是对朱标。
因为朱元璋太偏心了,都是嫡子,但就因为朱标先出生,什么好东西都是朱标的。
甚至皇位继承,为了断绝其他人争,直接断了朱樉夺嫡的可能,朱樉都不行,何况后面那几个?
哪怕朱标出了意外,朱樉这个嫡次子都没争的资格。
朱棡前面有两个兄长,按理说正常情况下皇位也轮不到他,他没资格争皇位,但尽管如此,就因为军事能力出众,愣是塞个侯爵之女过来。
朱棡心里能好受?
朱标被这两个弟弟怼得无话可说,只能沉默生闷气。
而坤宁宫那边,早早就已经有人去报信了。
朱橚来闹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去跟马皇后禀报去了。
此时人都已经到了坤宁宫了。
一个太监急匆匆进来,跪在大殿,“娘娘,大事不好了啊!娘娘!吴王殿下他把祖宗请出来了。”
正在凤座上一个人伤心的马皇后听到这话,赶忙问道,“我家老五怎么了?”
此时马皇后也顾不得什么再去想什么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的事情了。
朱橚是马皇后的小儿子,是最受宠的那个。
“娘娘,吴王殿下拒不为孙贵妃服丧,他穿着亲王冕服,去奉先殿把祖宗牌位请出来,大骂陛下不敬祖宗,宠妾灭妻!”
太监颤颤巍巍如实回答道。
听到这话,马皇后不敢相信的站了起来,眼中泪水涌动,“你说什么?我家小五干什么了?”
“吴王殿下抱着祖宗牌位骂陛下!他说他是中宫嫡子,绝不给妾服丧!否则以后说出去他母后有个给妾服丧的儿子,他母后的脸往哪搁?他还说陛下不止他一个儿子,但他只有娘娘您一个娘!要让他给妾服丧,除非把他改玉牒,改族谱,过继给孙贵妃,否则绝无可能。”
太监如实回答道。
听到这话,马皇后擦了擦眼泪,“儿啊,娘没有白疼你啊。”
玉儿在一旁宽慰道,“娘娘,吴王殿下一片赤诚之心,但如此顶撞陛下,恐怕……”
“他敢!他敢动我儿子,老娘就跟他和离!”
马皇后把眼泪一擦。
自己儿子这么给自己争气,自己还在这哭哭啼啼干啥。
玉儿说道,“娘娘,咱们还是赶紧去奉先殿看看情况吧。”
马皇后嗯了一声,“给本宫更衣,丈夫靠不住,本宫还有儿子!本宫要去奉先殿。”
玉儿领命道,“是,娘娘,不过这向来后宫不得干政,大明开国陛下就说内庭不得干政,这……”
马皇后把脸上的泪痕抹去。
“后宫不得干政?谁说本宫干政?他朱重八遇到问题不是本宫帮着解决的?百官出了事儿,哪个不是本宫捞的?开国七年了,你见百官说过本宫干政吗?”
说着,马皇后朝着后殿走去。
马皇后干政,就说明朱元璋不得人心到了百官能够容忍女子干政的地步。
要知道,那群文官是最重礼法的。
他们都没说马皇后干政。
未来宋濂出了事,朱标没劝住朱元璋,后来还是马皇后保下的宋濂,把处死改成了流放。
《明史·宋濂传》记载,十三年,长孙慎坐胡惟庸党,帝欲置濂死,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
马皇后干政,这是群臣默认的事情。
“娘娘,但要不要顾着点影响?毕竟陛下的面子还是要顾及一下吧?这后宫不得干政不能干得太明显了。”玉儿在一旁提醒道。
马皇后却是对此冷哼一声。
“面子?他有什么面子?当年他讨饭的时候怎么不说要面子?
还后宫不得干政,当年他被义父关牢里,谁给他送的烧饼?
本宫冒着肉被烫焦的痛苦偷偷给他送烧饼的时候也不见他说后宫不得干政!
本宫现在还顾着什么影响?本宫倒要看看,他朱重八要把本宫的儿子怎么样!”
说着,进入内室更衣。
更完衣赶去奉先殿的时候,还顺便把擀面杖带上了。
去得早,说不定还可以来场混合双打。
“卧槽!”
朱标人傻了,这老二有反骨啊!
人家都是背刺,你丫的当面就刺啊。
啥叫我一个人给孙贵妃戴孝?明明老四也穿着孝服好吧。
朱棣:大哥你在说啥,我咋听不懂?
朱标:我说……卧槽,你丫的什么时候把孝服脱了的?
马皇后看向朱标,眼中闪过一抹失望。
倒不是失望朱标给孙贵妃戴孝,而是失望朱标这个做大哥的还不如弟弟明事理。
“老五,你做得很好,母后很欣慰,你有什么想要的吗?”
马皇后拉着朱橚的手说道。
朱橚嘿嘿一笑,“儿臣有一个要求。”
“说说看。”马皇后微微点头道。
“儿臣想待在京城,陪伴母后膝下,不愿离京。”朱橚认真的回答道。
朱橚很清楚,过几年就要就藩了,到时候去了外地,很是危险啊。
“这不行!身为塞王,要为国分忧。”
朱元璋马上拒绝。
在朱元璋的心中已经在琢磨分封的事情了,自己要的可不仅仅是给儿子封个爵位,是要恢复分封的。
朱橚身为嫡子,怎么能留在京城?
而且朱橚的封号还是吴王,这要是留在京城,不免让人怀疑他的动机,是否要跟朱标争夺太子位。
“那就褫夺儿臣的王位便是,儿臣这几个兄弟还在京呢,母后就过这委屈日子,儿臣要是离了京,母后还指不定在宫里委屈得如何呢!”
朱橚一本正经的说道,同时暗讽朱元璋对结发之妻不好。
朱橚这话可谓是把朱元璋噎得够呛。
朱标开口道,“老五,京中还有我呢,身为塞王……”
“太子皇兄!你在京有用吗?于母而言,父皇宠妾灭妻,你这个嫡长子怎么做的?此为不孝!
于弟而言,二哥娶个鞑虏为王妃,你身为太子又是如何做的?二哥不是你的手足兄弟吗?此为不仁!
你一不能护生你养你的母亲,而不能护你的手足兄弟,太子皇兄倒真是给我们这些弟弟做了个好榜样!”
朱橚同样是开怼,最看不惯朱标这个伪君子了。
薄情和深情全让他装了。
朱标是有文化的朱元璋,这话是一点没错的。
朱樉连连点头,“就是,老五,点香!请祖宗!我要找祖宗为我做主!”
“父皇,儿臣想留在京中,常伴母后膝下,尽人子之孝,父皇以为如何?”朱橚直挺挺的盯着朱元璋。
朱元璋的脸色极为难看,“不后悔?”
“哪怕以后诸位兄弟出去裂土封疆,我也不后悔!我就愿意待在京城,尽人子之孝,让母后得享天伦! 正所谓百善孝为先,请父皇成全。”
朱橚很清楚,马皇后才是自己最大的靠山,只要马皇后不倒,自己的好日子才永存,去了外地有啥好的,还不是被困在封国,无诏不得离开。
那还不如待在京城,没有封地,也代表着没有限制。
更何况,一旦储君有易,自己在京,便是先机,而且绝对能得到马皇后的大力支持。
进可攻,退可守。
“难得老五有此孝心。”马皇后目光扫了眼群臣道。
群臣得到马皇后的授意,马上开口。
“吴王殿下仁孝,身为人子,在面对裂土封疆之诱惑,也要选择在母亲膝下,不曾忘本!堪为楷模,臣请陛下准吴王所请!”
“臣等附议!”
武将集团完全是冲着马皇后的面子开口的。
至于文官集团,那脑子可就活络多了。
朱橚留在京城,以后朱元璋再干什么乱来的事情,就可以请祖宗上来!
朱五四可说了,以后就上朱橚的身。
古来便是孝字大过天,朱橚在京,无疑是掣肘朱元璋的存在。
对武将集团有好处。
朱橚不带兵,就不咋亲近武将集团,这对文官集团来说,无异于一个拉拢的后手。
只要朱橚站队江南集团,马皇后的心就算不往文官集团这边偏,但最起码也得照顾这点儿吧?
朱橚留京,对文官集团百利而无一害。
“你想留京,就留吧,以后别后悔就行。”朱元璋心里暗骂一句烂泥扶不上墙,但还是同意了。
在京正好!
咱正好有机会好好收拾收拾你这个不孝逆子。
今儿个落了咱这么大个脸,咱可记着呢!
“多谢父皇,母后,咱们走。”朱橚搀扶马皇后离开了奉先殿。
朱樉麻溜跟上,“礼部尚书,你记得盯着父皇把罪己诏发一下!一字不许改!”
朱棡点了点头,“没错,父皇失德导致奉先殿遭了雷劈,工部尚书记得修补奉先殿。”
老二老三老五一起离开了奉先殿。
朱棣跟老二老三不对付,刚刚也没有来得及站出来为朱橚说话,现在也不好跟上去。
礼部尚书弱弱道,“陛下,这丧仪……”
“传旨,孙贵妃无子,命楚王朱桢服丧,太子领庶出诸王戴孝守灵!”
说完,朱元璋也转身离开,今儿个属实是被气得不轻。
庶子为庶母服丧,那倒还好说。
毕竟是庶出。
哪怕有个皇帝妃妾的母亲,也终究不如中宫嫡出。
妾室地位有多低呢,自己生的儿子不能把自己叫娘,要把嫡母叫娘。
朱标砸吧砸吧嘴,合着我这个孝就是非得戴了呗。
唉,如果我刚刚也跟老五一样……
呃……那我估计不止挨一顿打了。
谁让自己是太子呢,世上最难当的莫过于太子了。
“走吧,都还待在这干什么?皇后娘娘又没驾崩,群臣来奔什么丧?”蓝玉站了起来直接带头走了。
本来是担心被穿小鞋,再加上又有人带头来了,才不情不愿的来上炷香的。
现在局势明了,那孙贵妃凭啥还有这体面?
“中宫是皇后,贵妃亦只是妃妾,官员祭拜本就不合理。”
“谁祭拜了?我就是过来溜达溜达。”
“哎,你们说吴王殿下是什么意思?他是不是窥测东宫?”
“不好说,就看以后王妃是谁家的就知道了,现在不能太早下定论。”
“现在倒是可以加强一下和吴王殿下的来往。”
群臣三五成群的离开了奉先殿,本来挺有人气的,现在却冷冷清清了。
徐达:喂喂喂,我女儿给你冰敷,你丫的抱着她的腰干什么!拿开你的咸猪手啊!还没结婚呢!
马皇后询问道,“天德,你们三今天联诀而至,什么情况?”
徐达率先站起来道,“臣为臣长子求娶嫡长公主为妻。”
李善长跟着站起来,“臣为臣长子李祺求娶嫡公主为妻,并请求娘娘下旨赐婚,臣的小女入吴王府为侧妃!”
这话一出,徐妙云的手一愣。
好家伙,自己这个正妃都还没过门,侧妃就要来了?
给夫君纳妾不是我这个正妻的事情吗?
你们这么急干啥?
紧接着,汤和也跟着站起身来,“臣请娘娘下旨赐婚,臣的小女也愿入吴王府为侧妃。”
这三个人一个接一个的说,这回轮到马皇后茶杯险些一个没端稳。
包圆了我小儿子的正侧妃位置还不够,还把我两女儿惦记上了?
我一共就两女儿,还都没长大,就惦记上了?
“善长啊,你女儿多大啊?”马皇后询问道。
李善长回答道,“回娘娘,小女十一岁。”
马皇后看向汤和。
汤和马上回答道,“小女与天德长女同岁。”
马皇后听后,开始沉思了起来。
李善长掺和进来可以理解,帮助朱橚身后文武势力实现平衡。
可汤和进来,就打破了这个平衡。
要形成三足鼎立了?
三足鼎立也不是不好,但首先这三人得一致对外才行。
那么,得让他们之间稳定一波。
马皇后琢磨了一番,脑海中便有了主意。
“善长,我记得你不止一个儿子吧?”
李善长讪讪一笑,“是。”
“那本宫做主,跟鼎臣家结个亲如何?”马皇后笑眯眯问道。
徐达跟汤和之间的关系压根不需要用联姻来平衡,只是李善长需要压制,万一徐达心眼子玩不过他怎么办?
李善长和汤和对视一眼,犹豫几许,两人都点了点头。
“臣等叩谢娘娘赐婚。”
马皇后笑着点点头,“好,天德,我记得你也不止一个儿子吧?你跟善长家结个亲怎么样?”
徐达眼睛瞪大了,卧槽,你这是把我家孩子都要惦记上了?
徐达看向李善长,李善长也是一脸的无奈,利益交换,没办法。
不然马皇后怕是不放心这三股强大的势力待在一起,必须要内部再平衡一次。
“臣等叩谢娘娘赐婚。”
马皇后笑着抿了口茶,“鼎臣,我记得你不止一个儿子吧?天德家还有个小女儿。”
“大姐!我那女儿今年才出生啊!才几个月呢!”徐达赶忙阻止道。
马皇后笑着说道,“先定个娃娃亲嘛,我记得鼎臣的小儿子现在也才几岁。”
汤和哭笑不得,马皇后真是一环套一环啊。
徐达跟李善长联姻,李善长跟自己联姻,自己跟徐达联姻。
三方巧妙的彻底捆绑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必须一致对外,不能内斗,否则抄家灭族的时候三家得一块上路。
“臣都听娘娘安排就是。”汤和叹了口气,这是自己的选择付出的代价啊。
徐达一脸肉疼,“那就听大姐的吧,鼎臣,这小女儿能不能等及笄之后再嫁过去?大闺女我没留几年,小闺女我想多留两年。”
汤和点了点头,“自无不可。”
见到意见达成一致,马皇后也放心把这三方势力都放在朱橚的身后了。
老朱你偏心大儿子,那我偏心小儿子又有何不可呢?
是非成败,就看他们兄弟的手段了。
“好,玉儿,拟懿旨,魏国公嫡次子迎娶韩国公嫡女,韩国公嫡子迎娶中山侯嫡女,中山侯嫡子迎娶魏国公嫡女,名字等具体事情稍后再详谈。”
马皇后的懿旨传到礼部,礼部尚书震惊了一下,但也就震惊了一下而已。
礼部尚书马上安排工部打造金册金宝、织造局准备婚服、礼部安排婚礼的一应事宜、钦天监开始算日子等等等等。
同时,这个消息也传到了乾清宫,本来朱元璋脑子一片混乱,在想如何处理今天朱橚闹腾出来的影响。
当朱元璋得知马皇后发了懿旨,为朱橚赐婚的时候,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
“她要干什么!眼里还有没有咱这个皇帝!”
朱元璋当场把乾清宫的桌子给掀了,气冲冲的朝着坤宁宫赶去。
朱橚今天带来的影响极大,朱元璋都还没有想好怎么处理,马皇后又闹腾起来了。
朱元璋现在是一个头两个大。
马皇后的中宫懿旨通过中书省传达了下去,百官陆续都得到了消息。
纷纷震惊。
当下天子失德,以至于遭了天谴,雷劈奉先殿。
正是朱元璋地位不稳的时候。
马皇后在这个时候给吴王娶徐达的女儿,但是直接用懿旨单方面宣布。
这是要干什么?
冲击朱标的太子位?还是要动摇朱元璋的皇帝位?
马皇后这么干,到底是在补偿朱橚,还是在支持朱橚夺嫡?
亦或两者都有?
毕竟支持夺嫡和补偿朱橚这两件事情并不冲突啊。
马皇后的这一道懿旨,就宛如平静的水面投入一块巨石,掀起了惊涛骇浪。
社团话事人的突然表态,这个释放出来的信号,可就很值得琢磨了。
然而,纵然外界已经风云变幻,马皇后却依旧稳坐中宫,正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下吃饭。
“天德,多吃些,我有段日子没做烧鹅了,尝尝我的手艺退步没。”
“魏国公,别光吃菜啊,本王敬你一杯。”
“老五,愣着干啥,你不跟你岳父喝一杯啊?”
“几位殿下,不能喝了,真不能喝了,喝多了。”
“不多不多,来人呐,再抬两缸来,今天我要和我岳父不醉不归。”
坤宁宫里面的态度是挺和谐的,但是宫外就不和谐了。
“什么意思?这什么意思?”坤宁宫外,朱元璋指着门口挂着的牌子,气得心脏疼。
牌上写着,今日有客不见人,尤其不见那个忘了本的要饭乞丐朱重八!
前面那句是马皇后的意思,后面那句纯粹是朱棡把话拿明面上来说了。
马皇后委婉,给老朱留了面子。
但是朱棡可不惯着这条将死的龙,老子连屠龙计划都定下基调了,现在还惯着你?
老五敢把话挑明了说,我朱棡也不带差的!
有本事你打死我啊。
你看是你打死我快,还是我请祖宗快。
“陛下,这……”
一旁的太监也不知道找什么理由来安慰一下朱元璋了。
毕竟这上面已经点名了老朱。
眼下进肯定是进不去了,真要想进去,除非找来工具,破门。
但是,朱元璋敢破坤宁宫的门吗?
“倒反天罡啊,去礼部!”朱元璋骂骂咧咧的踹了坤宁宫的大门几下,然后离开了。
朱元璋去了礼部,找到了礼部尚书。
命令礼部尚书,不许执行马皇后的懿旨。
但礼部尚书颇为硬气。
“懿旨已下,身为臣子,自当执行!请陛下恕臣难以从命。”
朱元璋瞪大了眼眸,“咱是皇帝,到底是懿旨大,还是圣旨大?”
“回陛下,一样大!”
礼部尚书回答道。
“放你妈的猪屎狗臭癞蛤蟆屁!”朱元璋当场破口大骂。
礼部尚书淡定的擦了擦脸上的口水,然后回答道,“陛下,古来便是帝后同尊,帝后属于同事关系,并不单纯隶属夫妻关系。”
“后宫不得干政,你不知道吗?”朱元璋咬牙切齿,杀心已起。
礼部尚书却回答道,“回陛下,古来女子摄政,合理合法!后宫不得干政,乃武则天窃国之后,才有的一道潜规则,并非律法,就算较起真来是律法,但我大明没有这条律法。”
朱元璋当即骂道,“你欺负咱没读书是吧?尚书·周书里有言,牝鸡司晨,惟家之索!你不知道这什么意思吗?”
“敢问陛下,这八个字哪里写了女子不得干政?请恕臣眼瞎,没有看到!”
礼部尚书硬气的说道。
朱元璋再道,“汉武帝也说,自古以来,国家所以会有动乱,是由于国君幼小而母后年壮的缘故,女主独断骄横,淫荡放肆,没人能管得了,这话也在变相的说女子不得干政。”
礼部尚书微微摇头。
“陛下,这是变相的说!犯法处置不能变相,得明明白白说明法律法规!
就算臣认可综上所言,那陛下这是拿汉朝的事情,来管明朝的官吗?
更何况,汉朝的皇后是可以参知军国事的,陛下忘了卫子夫吗?”
礼部尚书的这一句反问,差点把朱元璋给气死。
“好好好,那咱大明呢?咱开国之时说了内庭不得干政吧?”朱元璋问道,这下你还有啥说的?
礼部尚书反问,“陛下是说了,但圣旨内容不等于律法!就算是圣旨要论罪,也要依照律法内容来论罪!
后宫不得干政这句话陛下没有就此立法,陛下啊,有道是法无禁止即可为,您难道不知道吗?”
礼部尚书:哼!我可是礼部尚书,你跟我讲礼法?天下就没人比我懂礼法!
“你……你……”朱元璋怒火已到巅峰。
礼部尚书继续道。
“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条律法明文写了女子不得干政六个字,陛下虽然说了后宫不得干政这句话,但是陛下并没有就这句话而立法!
没有立法,就说明后宫干政不违法!既未立法,谈何犯法?后宫干政这一条虽未立法,但抗旨不尊是立了法的,陛下可说娘娘抗旨了。
若是如此,那陛下应该去刑部,让刑部尚书派人把娘娘抓起来打入天牢,然后三司会审,按律问罪,而不是来礼部与臣讲什么后宫不得干政的礼法。
古来没有这个礼法!古来礼法是帝后同尊!古来礼法是皇后的权力本就很大!对了,说到抗旨不尊,这一条律法臣记得按律好像是满门抄斩。”
回坤宁宫的路上。
“老五,你为什么不愿意离京呢?母后终于驾鹤西去的一天,你还年幼,何苦枉费前程?”马皇后开口问道。
朱橚咧着嘴笑道,“离京干什么呢,有娘的地方才是家,哪怕以后等母后千秋万岁了,儿臣也要去钟山给母后陵前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京城离钟山近啊。”
听着朱橚的回答,马皇后笑了笑,但更多的还是感动,自己没白疼这个小儿子啊。
不过马皇后不会真让朱橚待京城一辈子的,等来日自己驾鹤西去,再为朱橚安排退路吧。
深宫寂寞,有个儿子时时尽孝,马皇后也开心。
至于朱标,他只是太子而已。
朱樉挠着头道,“老五,提笔安天下,上马定乾坤,赢得身前身后名,不比一辈子待在京城好?就算要尽孝,你也不用也不至于一辈子呆在京城吧?”
朱樉不反对朱橚尽孝,但马皇后来日驾崩,朱橚也还要京城,岂不是浪费年华?
马皇后也想听听朱橚怎么回答。
“二哥,人生不过三万天,借副皮囊而已,临了空空,无一物带走,何必执念身前身后名?人死之后百年一具枯骨,千年一抔黄土,平平淡淡就挺好,尔虞我诈,机关算尽,挺累的。”
朱橚淡淡一笑道。
这话一出,朱棡都有点愣了,“身在帝王家,老五你可真是一股清流,没有争权夺利,你这个吴王,可是太子之下最尊贵的封号,你就没想再进一步?”
“老三!”马皇后呵斥道。
你丫的乱教坏小五!
朱橚却是摇了摇头,“当太子甚至当皇帝,有什么好的呢?你看看太子皇兄,他快乐吗?你再看看父皇,起得比鸡早,睡的比狗晚,这样的生活真的好吗?”
朱棡有些差异,显然没想到朱橚会这么回答,“这……三千年读史,不外乎功名利禄四个字,”
“三哥,人生在世,不过是大梦一场空,不过是孤影照惊鸿,不过是白驹过隙一场梦,梦里有一些相逢,有道是万物皆虚空,有道是苦海最无穷,有道是人生得意须尽欢,难得最是心从容。
所以呢,人活一世,就该对酒当歌,勾栏听曲,干嘛要为了权力你争我斗?争到最后,人死万事休!活着不累吗?美酒轻裘,挑灯走马,岂不快哉?三哥,沉沦世俗,尽情享受生活,风流快活不好吗?”
朱橚可没什么大的志向。
也就想着洗脚按摩,勾栏听曲。
至于争权夺利,有点兴趣,但现在朱标太子位稳如泰山,不是动手的时候。
“想不到老五你的志向竟然是当个风流王爷。”朱樉感慨道。
朱橚嘿嘿一笑,“人各有志嘛,今人不及古人乐,整日勾栏夜笙歌,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对酒当歌,醉生梦死,岂不美哉?”
马皇后笑了笑,“快乐一生没什么不好的,若是争权夺利,像你们父皇那样,争了一辈子权,临了权力没掌握,倒成了权力的奴隶,又岂是幸哉?”
朱橚笑了笑,江山要,美人也要。
首先让朱标先稳坐太子位吸引火力。
其次,让自己的二哥三哥四哥尽情施展才能,为自己开疆拓土。
再等淮西遭到清算,朱元璋尽失人心。
最后,自己高举大旗,再加上马皇后的支持,君临天下,岂不美哉?
至于现在,朱标太子位稳如泰山,朱元璋也还没有人心尽失,没到能反的地步,自己还是别卷进这皇权的漩涡了。
自己就学老朱,做个摘桃子的就行。
自己的确是不争权夺利,但自己没说不摘桃子吧?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前期斗得你死我活的,何必呢,前期你们去斗,我就享受生活。
等自己做了皇帝,孩子也大了,就让自己的儿子滚去批奏折。
自己把握大方向。
如此一来,天下大权尽在我手,天下美人也尽入我后宫,岂不美哉?
打打杀杀成不了大事。
权谋,才是一个男人最顶端的浪漫。
“老五,话虽如此,你该是得赶紧有个王妃才是,等有了嫡子,随你在外面怎么玩儿。”朱樉劝道。
马皇后赞同的说道,“对,小五啊,你可有看上的姑娘?娘去给你说亲。”
“娘,魏国公徐达嫡长女尚未婚嫁,宜配老五。”朱樉马上提议道。
朱樉也在谋划,自己是注定无缘皇位了。
老三母族太弱,不足以得到足够的支持继位。
老四的话,跟我们不是一条心。
而老五就不一样了,经历了今天之后,咱们兄弟情更上一层楼。
而且老五还是母后的小儿子。
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
老五若是娶了徐达的嫡长女,未尝没有夺嫡的资本。
大哥朱标太像老爹了,还是老五去做皇帝好。
只要把朱标从太子位上拽下来。
那么,再加上我和老三鼎力相助,再有母后和徐达支持,老五登顶至尊的可能性不是一般的高啊。
想到这里,朱樉愈发觉得自己要向这个五弟靠拢了,自己以后的荣华富贵还得靠他!
朱标是个靠不住的。
朱棡秒懂朱樉的意思,这是要投资老五,马上附和,“儿臣也以为二哥说得对。”
马皇后想了想,“天德的嫡长女,是个不错的姑娘,好像叫妙云,本想着配老四,但是我家小五这个吴王也不是配不得。”
徐妙云十二岁订婚,十六岁出嫁。
而今年,徐妙云正好十二岁,要和朱棣订婚。
但目前还没有定下来。
“母后,你是说徐妙云吗?”朱橚询问道。
马皇后点了点头,“是啊,那小丫头我见过好几次,是个不错的丫头,你意下如何?”
听到这话,朱橚还拒绝就是脑子有病了。
“儿臣但凭母后安排!”
听到朱橚同意,马皇后笑得更开心了,“好好,玉儿,去把魏国公叫来,在坤宁宫用午膳!顺便去御膳房弄一只鹅来,天德爱吃本宫做的烧鹅。”
“奴婢遵旨。”玉儿马上领命吩咐侍女去办。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