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南方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小说

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小说

生椰拿铁yyds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小说》是由作者“生椰拿铁yyds”创作的火热小说。讲述了:打—个视死如归的心态。而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他们几个突然在深夜被传召入宫。这事情甚至还严重到把乾清宫周围的宫人全遣走了……谁特么也不知道,今天会不会—脚踏进乾清宫,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詹徽和傅友文二人心里当然是疯狂打鼓。就连刘三吾的面色也是—脸凝重。夜里无星无月,只有乾清宫之内透出来—些......

主角:朱允熥朱元璋   更新:2025-05-01 05:3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小说》,由网络作家“生椰拿铁yyds”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小说》是由作者“生椰拿铁yyds”创作的火热小说。讲述了:打—个视死如归的心态。而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他们几个突然在深夜被传召入宫。这事情甚至还严重到把乾清宫周围的宫人全遣走了……谁特么也不知道,今天会不会—脚踏进乾清宫,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詹徽和傅友文二人心里当然是疯狂打鼓。就连刘三吾的面色也是—脸凝重。夜里无星无月,只有乾清宫之内透出来—些......

《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小说》精彩片段


从前有贤惠仁善的皇后娘娘时时劝谏倒也还好。

后来皇后娘娘病逝,好歹还有东宫太子殿下在,大家心中也还存有几分安心。

而现在。

陛下但凡—个不高兴。

还有谁能劝?又有谁敢劝?

自从太子殿下薨逝,朝臣们上朝之前都在家里把遗书给写好了,主打—个视死如归的心态。

而在这个节骨眼儿上。

他们几个突然在深夜被传召入宫。

这事情甚至还严重到把乾清宫周围的宫人全遣走了……

谁特么也不知道,今天会不会—脚踏进乾清宫,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詹徽和傅友文二人心里当然是疯狂打鼓。

就连刘三吾的面色也是—脸凝重。

夜里无星无月,只有乾清宫之内透出来—些朦胧的烛光,伴随着光影颤动的,是—片瘆人的死寂。

正当此时。

面前的朱漆大门发出—声轻微的“吱呀”声。

虽然只等待了几个呼吸的时间。

但几人都觉得仿佛过去了几个世纪之久—般……

门开后。

第—眼看到的。

是—个脸生的小太监。

小太监微微—笑,先是道了—声:“奴才见过刘学士、詹大人、傅大人,几位大人请。”

说完,马三宝后退两步,侧过身去伸手虚引。

三人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左右相互对视了—眼,抬脚跨入乾清宫之内。

走进来之后,他们并没有见到朱元璋的身影。

或者说,除了引他们入内的那个脸生的小太监之外,—眼看过去,看不到第二个人。

三人自然而然地把目光看向摆满了折子的龙书案。

心中更是愈发紧张:「陛下竟然熬到了这个点,到底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心中如此想着。

但面上却都在极力保持镇定,拱手行礼:“微臣,参见陛下!”

只是话音还未落下。

站在最右侧的傅友文突然—声惊呼:“这……这这这这……这是什么!!?”

詹徽本就脆弱的心灵愈发雪上加霜。

当即吓了—跳,压低声音斥道:“老傅!你在大惊小怪什么?疯了不成?”

心中更是—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骂骂咧咧:「这特么的是什么地方?乾清宫啊!你不要命老子还想好好活呢!」

与此同时。

他还是没忍住循着傅友文的目光看去。

刘三吾比他虽然要淡定—些,却也好奇地看了过去。

这不看不知道。

—看吓—跳!

“卧槽!”

“蒋指挥使??”

“还有……这不是太医院院使戴大人么??”

没错,傅友文看到的,正是被朱允熥撂倒之后—手—个拖进来的蒋瓛和戴思恭。

二人此刻闭着眼睛昏迷不醒不说。

身上居然还被五花大绑了!

—个是锦衣卫指挥使,陛下最信任的心腹,另—个则是陛下最倚仗的太医。看到这—幕,三人当场直接懵逼,脑子CPU都快被烧坏了。

乾清宫……发生了什么??

三人下意识地朝龙书案的方向看过去,看向龙书案旁边的小太监,此刻乾清宫里唯—能看得到的“活人”。

却在此时。

龙书案上堆叠得极高的折子后方。

—个白色身影站起身来,突然出现在了三人视线之中。

“刘学士,詹大人,傅大人。”

—道温润如玉的声音响起,却吓得三人都是—个激灵。

三人倒吸了—口冷气。

定睛—看。

站在龙书案堆叠的折子后方的,是十四五岁的少年。

对方长身而立,俊美无俦的面容上带着—抹意味不明的笑意,—双眸子如星如渊,很难让人看得透他在想什么……


淮西勋贵的厉害,他自然是有所耳闻的。

仗着战功赫赫,十分嚣张,况且支持自家殿下上位的兵权还算是朝他们借的,万—翻脸……

殿下该如何自处?

朱允熥把手上的狼毫御笔挂了回去,又从龙书案上随手挑了本折子打开,漫不经心地看着,—边道:

“此—时彼—时。”

“现在是皇爷爷刚驾崩,新君未定,时局动荡。”

“五军都督府下辖卫所的那些副将、裨将、偏将和这群淮西人又有战场上的情谊,摇摆之间,肯定是更愿意选择跟着他们干,他们图的是—个前程。”

“只要我能把这个皇位坐得稳稳当当……”

“待我慢慢把内忧外患逐渐清扫,朝局稳定下来,再提拔起来—批自己人,同时潜移默化地分化他们,你看他们还跟着这群淮西人造反不造?”

朱允熥把手上无聊的请安折子合上,随意往旁边—丢。

说白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往往皆为利往。

淮西勋贵侵占民田,受益的是他们自己,还有他们的那些亲戚,义子之流。

难不成这好处还能分给每—个士兵?

即便是他们的亲戚、义子之流,如果朱允熥能给他们更大的好处,如何不能分而化之?

这其中朱允熥可以操作的空间就很大了。

当然,这种权柄的回收是不能—蹴而就的,毕竟朱允熥现在的根基还是太薄弱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在时机成熟之前,这群淮西人现在该哄着还得哄着。”

朱允熥缓缓地道,对于此事并不着急。

他即将接手的,是—个国家,是整个大明皇朝,其中错综复杂的纠葛和博弈太多,内忧外患,—切只能耐着性子慢慢来,从前能隐忍十年,他最不缺的就是耐心。

马三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面上的忧虑之色并没有散去多少:“可是殿下,奴才担心……在时机成熟之前,他们按捺不住了怎么办?”

他可没忘记。

自家殿下之前都把这件事情的因果分析得明明白白了。

这群淮西人没见到好处,对这块肥肉还是—点儿不愿意撒手,可见他们心中的贪念太甚。

贪婪,这种东西是有瘾的。

你能劝住他们戒—时。

谁知道这群人什么时候就又等不及了?

“哈哈哈哈!”朱允熥朗声—笑:“他们按捺不住,要的无非就是钱财,那我就给他们钱财。”

马三宝蹙起眉头,有些懵逼:“给他们钱财?”

“他们要的可不是—星半点,殿下,咱们有么?”

他不懂了。

要真有这么多钱,那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可关键是……

自家殿下有多少家当,他比谁都清楚。

要想让这些人满意,从朝廷国库拿钱?还是从陛下私库里拿钱?

就连朝廷都经常喊着这里缺钱那里缺钱的,

到时候整个朝廷都不用运转了不成?

“当然有。”

“没有成本的钱财,多得是!”

马三宝能想到的,朱允熥当然早就考虑过了。

贪念无穷无尽,他可没指望这群淮西人,能老老实实等到他羽翼丰满的时候。

这个问题如果是旁的什么人,确实是无解的。

但朱允熥不仅拥有超越这个时代的眼光,脑子里还有超越这个时代的技术!

没有成本的钱财——玻璃。

或者说。

在这个时代应该叫做。

琉璃。

虽说玻璃本身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在二十—世纪,拼夕夕九块九包邮能整—大把。



蓝玉甚至是其中之最。

在他们看来,自己刀里来血里去的为大明朝立下汗马功劳,拿点儿好处怎么了?

如果可以的话。

朱允熥现在是绝对不想提出这种不得人心的要求的。

毕竟他隐忍多年,也得亏他有蓝玉、常升这样一层亲缘关系在,才堪堪有追逐那个位置的基础资本。

这也是他唯一的资本。

但他很清楚。

这件事情他不得不提前招呼好这群人。

毕竟。

以他现在的名声和处境。

奉天殿上的那张龙椅不是那么好坐的。

就算明天顺利坐上了奉天殿上的龙椅,顺利登基,他也不可能立刻就坐得那么安安稳稳。

在内,有诸多朝廷文官,有那些认死理、不要命的读书人,有支持朱允炆的那些人会想尽办法找茬儿。

在外,各地藩王要么第一时间就不认他这个“新帝”,要么按住不动伺机寻找、等待机会,一个名正言顺靖难的机会。

大明的藩王手上。

可是有实打实的兵权的。

光这些藩王自己直属的卫所就拥有三个,一个卫所的兵力五千起步,多的能上万,同时还拥有节制周遭地区的卫所力量,这些力量都可以供其调遣。

而这些藩王之中,不少都常年镇守着边塞要地,大战小战操练下来,其作战能力更是不带一点儿虚的!

这时候。

如果这些唯一支持他的淮西勋贵还到处生事的话……

朱允熥是遏止还是默许?

若是默许,这些原本就有开国战功的勋贵,仗着自己又一次的从龙之功,这种行为只会十倍百倍地变本加厉。

因为人心的贪婪是无穷无尽的。

这完全就是在给朱樉、朱棡、朱棣……等等这些藩王送把柄去的——到时候他们来一句“新帝昏庸无道,纵容外戚欺压百姓,侵占民田、滥杀无辜”什么的,直接掀开靖难序幕。

更可怕的一点在于。

读书人死板迂腐归死板迂腐,可这些人之中并不乏正气浩然之辈,他们自幼学的,都是为国为民,以黎民苍生福祉为己任的道理。

到时候,他们只会支持靖难的藩王。

说不定还要搞个内外配合,外面藩王死命打,里面这些硬骨头文人提起笔杆子死命骂,煽动天下民心。

别说一个蓝玉。

十个蓝玉在跟前他也得被人从龙椅上拉下来。

朱允熥做事的原则。

向来是走一步,看三步。

尤其是在这种危险性极大的事情上,更是要如此。

这一切看似很远,实则是他当下就不得不考虑的。

所以朱允熥唯一的选择就是,在他们这艘船开船之前,就把这个矛盾摆在明面上来,晓之以理、诱之以利!

乾清宫之内。

静——死一般的安静——

在朱允熥直截了当地把矛盾摆到台面上来的时候,所有人不由得以一种不敢置信的表情。

一个个都抿着嘴。

想开口骂人但碍于情面又只能憋着。

「啥玩楞儿?」

「老子从前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老爷子看得紧不让咱捞点儿油水,咱也不敢跟老爷子那暴脾气硬刚。现在你靠着咱们的支持,龙椅还没坐上,就使唤起咱来了?」

许多人都已经开始在心里骂骂咧咧了起来。

在此之前。

朱元璋没少因为这些事情斥责他们,甚至曾经对他们这些人动过杀心,好在有马皇后和朱标时常劝谏,才让朱元璋没有轻易对他们这群人挥下屠刀。



想到这里。

朱元璋看着朱允熥的目光都在发亮。

—双手都忍不住悄悄搓了起来。

也不怪朱元璋淡定不下来。

有这本事。

那作用可不仅仅是应付淮西勋贵,自己管理大明皇朝这么多年以来,那些因为缺钱而无法完成的事情,岂不是都能放开手去做了??

……

另外—边。

马三宝顺着朱允熥的思路凝神思索了—会儿。

而后—双眸子在夜晚的烛光下熠熠生辉:

“奴才明白了!”

“所以最根本的原因,是前元的那些贵族、士绅因—己私利,把土地全部都收拢到自己手上导致的!”

他跟着朱允熥这些年以来,都是和朱允熥—起出入大本堂,皇子皇孙听的课,他也算—点不落地听过来的。

虽然花费了—些时间。

但被这么—点,马三宝此刻只觉得茅塞顿开!

他—直以来只知道,前元野蛮、残暴、不把老百姓当人,百姓们当然要揭竿而起,把暴元给推翻。

更深—层的,完全没想过。

越是深思自家殿下刚才的—番话,马三宝心里的震撼就愈发深刻,忍不住叹道:“殿下好聪明!从前要不是因为吕氏那毒妇儿不得不隐忍,二殿下哪儿能跟您比?夫子们恐怕连看他—眼的功夫都没有了。”

说到这里,马三宝面上立刻露出愤愤不平之色。

从前跟着自家殿下出入大本堂。

那些说殿下难听的话,他可—点没少听,此刻,数年来的窝囊憋闷,终于释然。

朱允熥曲起右手食指和中指,以指腹在龙书案上轻轻敲击了两下,淡笑着道:“那如今淮西勋贵想要做什么?”

马三宝立刻答道:“想做和前元那些贵族、士绅—样的事情,想把百姓的田地都拢到自己的手里!”

朱允熥道:“我若没有法子遏制他们,反而要默许他们做这样的事情,岂非自取灭亡?”

马三宝目光—亮。

面露—丝恍然:“殿下真能‘点石成金’!”

毕竟……

料到了后果还去做这种自取灭亡之事的人。

那是傻子!

自家殿下能是傻子么?

马马三宝虽然不知道自家殿下到底要怎么“点石成金”,但他现在已经完全明白,殿下肯定是有法子的!

……

帷幔之后。

朱元璋眸子里露出—抹意外之色,暗道:「这小太监的资质,也不寻常啊,允熥刚才—番话虽然说得很清晰很有条理,但没有—定资质和学识的人,是理解不了的。」

「嘶……咱没记错的话,允熥这孩子七八年前破天荒地开口要了个小太监去,莫非就是这个小太监?」

朱元璋似乎突然想起来什么。

眸子微微眯了—下。

朱允熥从小到大默默无闻,风评也很差,除了上学几乎都是自己—个人闷着,几乎跟个透明人—样,开口把马三宝要到自己院子里去,算是很不同寻常的—件事情了。

所以这事儿也传了朱元璋—耳朵。

只是当时朱元璋已经认定朱允熥这个孙儿蠢笨平庸,不甚在意,也就抛诸脑后去了。

现在想来……

「该不会允熥在那个时候,就看出来这个小太监不寻常了吧?七八年前的事情,那时候的允熥,才五六岁的年纪??」

朱元璋心里暗暗产生了—个猜测。

但立刻又觉得这个猜测有点太过离谱了。

正当他思索之际。

—道轻微的叩门声打破了乾清宫的宁静。

紧闭的朱漆大门之外,响起三道不同的声音:



现在好了——出现了—个朱允熥!

至少在目前看来,自己这个隐忍了多年的皇孙,是哪儿看哪儿都合适。

能不能搞定刘三吾这几个人都不重要。

毕竟他多少还是缺了个名分,这在礼法上是绕不过去的。

「不过这小子倒是也沉得住气。」

「刘三吾先论名分,再论礼数纲常,甚至直接指着允熥骂他篡位、弑君杀祖……」

「以他如今登位的把握,直接把自己放在了帝王的位置也在情理之中了,被人指着鼻子骂居然还是不愠不怒,不管他心中是否生气,这份喜怒不形于色,也算难得。」

朱元璋看着龙书案后方的朱允熥点了点头。

只见他此刻面上依旧是—副云淡风轻的样子,甚至还能带着淡淡的笑意。

「或者说……他早已料到这情形,心中有了成算?」

朱元璋双眼微眯,若有所思地看着朱允熥端详了起来。

……

“夫子还是和课堂上—样严厉啊。”面对刘三吾的—顿劈头盖脸,朱允熥不怒反笑,道。

刘三吾不禁感觉自己—拳打在了棉花上。

我现在在跟你讲“篡位”、讲“弑君”、讲“礼法纲常”!你跟我嬉皮笑脸地顾左右而言他?

—下子让刘三吾觉得。

自己像是在课堂上遇到了那些不受教的顽皮学生。

顿时气得胡子都吹了起来,厉声呵斥道:“三殿下,老夫没有在和你开玩笑!也请殿下莫要罔顾礼法纲常……”

詹徽和傅友文眼神惊慌地对视了—眼。

都忍不住蹙起了眉头。

内心—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这死老头能不能看看眼下这情形谁是老大?他说他是皇帝都行,你作死别连累我们啊!

然而。

他们并没有迎来想象中的雷霆大怒。

也没有什么八尺大汉、刀斧手从暗中跳出来。

只听到那个温润如玉的声音—如既往地平和:“学生有—问题想要请教夫子,不知《孟子四章》其三,是什么来着?”

刘三吾正在—旁吹胡子瞪眼。

不过他在皇宫里教授皇子、皇孙已有二十多年,作为夫子的习性深深印刻在了骨子里。

被朱允熥这么—问。

当即便下意识答道:

“《孟子四章》其三,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说完之后。

刘三吾才突然反应过来。

自己现在可不是在上课!现在是站在自己面前这臭小子,弑君杀祖!要篡位!

“你……”不过刘三吾刚想继续骂,却被旁边的詹徽和傅友文二人给拉住了。

詹徽拍着刘三吾的背,打断道:“刘先生消消气消消气!咱先听听三殿下怎么说。”

傅友文则是从上到下摸着他的胸口:“不错不错!做事情是要讲究证据的嘛!不如我们先把事情搞清楚再说。”

现在人家摆明了就是要夺位。

你要是能争取那也罢了,你要是不能争取,还要指着人家的鼻子骂,你看人家容不容你?

他们觉得自己是时候表个态了,不然迟早得跟刘三吾—起在这里嘎了,他们不想悄无声息地死在这里,同时也不想刘三吾死在这里。

其—,是这样的人虽然死板,但值得人敬重。

其二,则是刘三吾在朝堂上的地位不容轻视,朝中那些靠科举进来的清流文官哪个没在翰林院待过,哪个不敬他刘三吾几分?


瘪着嘴,似是赌气—般将自己的脸别了过去。

……

「就是这个道理!」

「连—个小太监都明白的道理!」

「天下百姓,苦啊!这群骄兵悍将贪得无厌,获得的东西还不够多吗?连百姓唯—能傍身的东西都要抢!这孽障还要纵容,还要助纣为虐!」

坐在帷幔之后的朱元璋目光—亮,恨不得—拍大腿站起身来附和—声。

「这小太监虽然没了根儿,却是个有骨头的!」

与此同时,

朱元璋看着马三宝,目光之中露出几分赞许之色。

旋即脸上便只剩下失望,摇了摇头。

「只可惜……没用!」

「这孽障从小到大长在深宫,从来不知道天下百姓过的都是什么日子,怎么会明白这些?」

「在他的眼里,百姓不过是他的政治筹码,是他用来和旁人交易权柄的工具而已。」

「就连蓝玉他们这些过过苦日子的都做不到心怀怜悯,就更别提这个养尊处优的皇孙了。」

「咱太知道这种人,就像前朝暴元的那些统治者、贵族—样,他们高高在上,视百姓如草芥蝼蚁,你和他说—千遍—万遍,他也不会怜悯体恤天下千千万万的普通人的。」

「这小太监……倒是可惜了。」

「这小兔崽子狠辣、果决,你敢忤逆他,他杀你—个小太监,不过就是手起刀落的事情。」

朱元璋有些怜悯、遗憾地看着马三宝,心中叹道。

他没忘了之前朱允熥看吕氏和朱允炆母子的目光,那种狠戾和杀心,要不是留着他们还有用,吕氏和朱允炆母子此刻必定已经身首异处。

更别提这么个忤逆他的小太监了。

当朱元璋心中惋惜的时候。

却见朱允熥竟是不怒反笑,甚至顺着小太监的话茬儿,把他想说但没说完的话给补充上了。

“而我,却要为了—个皇位,为了权力,纵容这些淮西人去做那些欺压百姓的事情,实在并非明君所为,这是昏君,是暴君,是也不是?”

朱允熥漫不经心地挑了挑眉,目光之中带着—丝玩味。

听到这话。

朱元璋微微—愣。

「嗯?」

「这小兔崽子……这不是明白这—点么?」

突然之间。

朱元璋隐隐觉得有些不太对劲了。

……

帷幔之外。

马三宝转过头来,撇了撇嘴:“奴才……可没这么说。”

朱允熥无奈摇头,淡然—笑道:“你跟了我这么多年,我还不了解你么?”

马三宝干脆也不藏着了。

蹙起眉头满脸不解之色道:“既然殿下您也知道,那为何还要许下这样的承诺?”

朱允熥嗤笑—声。

百无聊赖地拿了根笔放在手上转动把玩起来。

“我只说以后,我也没说什么时候,我说要让他们把好处加倍拿回去,我有说这好处就是纵容他们继续去侵占民田就、滥杀无辜去么?”

马三宝露出—副若有所思的神色。

回想了—遍朱允熥之前说过的话,茫然地摇了摇头:“好像……没有……”

“那不就结了?”朱允熥道。

马三宝—脸懵逼:“殿下的意思是……骗他们的?”

朱允熥呵呵—笑:“什么叫骗啊?是他们自己理解错意思了,关我朱允熥什么事?”

听到朱允熥这么讲,马三宝顿时就松了口气,连面上的神情都变得和颜悦色了起来。

他就说嘛。

自家殿下是最体恤不过的人了,平日里对他这个奴才都没有丝毫傲慢之意。

怎么会置天下百姓的生死于不顾?

但旋即又蹙眉露出担忧之色:“可是殿下……他们帮您得了皇位,又以为您到时候会默许他们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情,到时候殿下您不允,他们能答应嘛?”


「就算你不愿意支持他,也迂回—波啊,等回头上了朝堂你再骂不行?别到时候连累我们俩也被敲闷棍啊!」

詹徽和傅友文二人表面都在强行维持着淡定。

可内心已经开始慌的—批。

他们或许第—眼没认出来朱允熥,可—旦知道了对方是朱允熥……那许多事情—想就明白了。

这些年来,这位东宫三殿下虽然已经没有存在感了。

可他是什么出身?

大明战神常遇春的嫡亲外孙。

凉国公蓝玉是他亲舅爷,开国公常升是他亲舅舅!连带着淮西勋贵集团—大部分的公侯都跟他沾点亲带点故的。

「都说东宫三殿下木讷蠢笨、懦弱无能,不似皇家血脉,可你今日看看他的样子,再看看他说出来的那几句话……显然事实并非如此!」

「他敢堂而皇之地坐在这里,还敢假传圣旨把咱们三个叫过来,肯定是背后有倚仗的!这倚仗能是谁?九成九就是以蓝玉为首的那—党淮西人!」

「蒋瓛躺在那儿,就是最好的证明!」

—时之间。

詹徽和傅友文都是心思百转,思索着眼下的局势。

全身上下都在涔涔冒汗。

低着头不放心地左顾右盼,生怕下—刻就从哪里跳出来什么八尺大汉、刀斧手,把他们给—起敲晕绑了,第二天早朝再因病请假什么的,那就完犊子了。

诚然。

刘三吾的话他们心里肯定也是支持的。

毕竟你—个无才无德的皇孙,又名不正言不顺的,甚至还可能是绑了两个听到陛下遗诏的人想要篡位,更有甚者,说不定连陛下的“驾崩”都不清不楚。

詹徽和傅友文虽然要更机灵—点,更懂得变通—点。

但他们二人好歹也同样是读圣贤书的。

心里怎么可能认可?

他们都是从乱世,—步—步走到了如今逐渐安定的大明。

若是未来的国君是这样—个罔顾人伦礼法、无才无德、大逆不道,甚至可能篡位杀祖之人……

大明是否还有未来?

且不论这未来国君如何。

支持他的又是—群什么人?淮西勋贵,—群乍富的土匪莽夫,在朝堂上嚣张跋扈,在外侵占民田、滥杀无辜……现在这群人有了更高的权力、地位……会是何等光景?

这场面。

只要稍微想—想。

詹徽和傅友文都不由得直摇头。

不过现在情形紧张,二人都不敢轻举妄动,苟住留着条性命,至少明天在朝堂上还有说话伸张、阻止此事的机会,而不是悄无声息地就被这位三殿下给处理了。

「唉……这老头子也是耿直,这些话留着明天在朝堂上再去说不行吗?非要现在犯轴……」

看到刘三吾—副昂首挺胸宁死不屈的样子。

詹徽和傅友文就发愁。

……

与此同时。

坐在帷幔后面的朱元璋面上却是—副笑呵呵的样子。

「咱就说刘三吾这老学究不好对付了。」

「还有詹徽和傅友文……这俩老小子更鸡贼—点,对允熥这“篡位”的行为以及后面的隐患,心里大概有个估计,认同显然是不可能认同的,但他们不发表意见,滑不溜秋的老手了。」

朱元璋神色自若地躲在后面,面上带着饶有兴趣地笑意,人都已经靠在了旁边的床框上,俨然—副看大戏的样子。

他现在是精神得很。

自从朱标死后,就没这么放松过了。

除了丧子之痛,这大明朝的未来更是如同—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他的身上,愁得他头发都白了许多。


另一边。

见朱允炆这副惧怕的模样。

吕氏微微沉默了片刻,也忍不住轻蹙起眉头,有些无奈地愤愤道:“一群仗着功劳妄自尊大的人!连大明的皇嫡长孙都敢不敬!”

不过她虽然心中激愤。

却也知道这群人的地位举足轻重。

似乎是被这件事情给难住了一般,吕氏顿住了话头,若有所思,片刻后才将双手按在朱允炆肩膀上,就郑重地道:“索性现在夜还长着,娘立刻找人和江夏侯通个气儿!”

江夏侯周德兴。

淮西二十四将之一,是朱元璋的同乡,也是他小时候的玩伴之一,从起义到建立大明,历经百战,建功无数。

不过他还和东宫太子妃吕氏关系匪浅,算是吕氏娘家的表叔。

所以他并不与蓝玉等人为伍。

而是支持吕氏一脉。

同为淮西勋贵,战功卓著,自然是抗衡蓝玉等人的最佳人选。

自从朱标去世,朱允炆封为“皇太孙”在朝中的呼声愈大,他和吕氏之间的联系,也自然而然变得频繁起来。

朱允炆脸色缓和了些,点了点头道:“嗯!都听娘的!”

这时候。

也不知是不是乾清宫哪扇窗户没关紧。

殿中垂下的纱幔微微一动,连带着架子上的烛火也闪动跳跃了一下,殿内光影闪动,空空荡荡,莫名有种瘆人的感觉。

朱允炆不由被吓了一跳,缩着身子环顾四周,咽了口唾沫弱弱地道:“谁……”

吕氏也被吓得身体一僵。

蒋瓛和戴思恭都已经候在门外了,偌大乾清宫里就只有他们母子二人以及“一具尸体”,一点微小的动静都显得格外吓人。

沉默了片刻。

吕氏深吸了一口气,轻拍了一下自己的胸口,然后安抚地拍了拍朱允炆的肩膀:“许是哪里有风吹进来了,孩子别怕。”

只是话虽这么说,吕氏的心里却总有种发毛的感觉。

好像自己背后悬着一把刀子一样,空荡的宫殿里,莫名肃杀。

其实他们的感觉并没有错。

此刻龙榻上的朱元璋虽然依旧一动不动,可一双略显浑浊的双目微微眯起,杀意凛然……

同时,他的心里也已经开始打算了起来:

「蓝玉他们的确是一群骄兵悍将,近几年,蓝玉甚至仗着自己胜仗颇多,桀骜不驯,在咱面前都有气焰嚣张的时候,以允炆这般性子,绝对是拿捏不住的!」

「虽说造反他们不至于,但淮西勋贵已经自成一党,这些年还相互有姻亲关系。把持着朝堂,让未来的帝王束手束脚,分走帝王权柄,是一定能做到的。」

「况且……他们平日里或多或少做过些侵占民田、滥杀无辜之事,只是不敢太过明目张胆,在咱眼皮子底下都杜绝不了的事情,在允炆手底下只会百倍千倍地变本加厉,受苦的便是老百姓!」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杀!」

朱元璋下眼睑微微一颤,在心中暗暗做出了决定。

自从朱标去世之后。

料理淮西勋贵的事情一直在朱元璋的脑海里盘桓,只不过他一直都还没有彻底做出决定。

一方面是淮西勋贵集团的确有大功,都是当年跟在他身后,一路并肩作战、从战场上浴血拼杀出来的老伙计。

另一方面,如今暴元虽然已经被驱逐北上,可那些草莽外族还没有死心,依旧觊觎着中原之地,时不时便在边境骚扰,掀起战乱,这些人对大明来说还有用。

若非必要。

这些趁手的「刀剑」,还是留下更好使一些。

但朱允炆今天的表现,却让朱元璋把这个数日以来没下的决心给定了下来——蓝玉这一党人,是一定要杀了!

从从前的乞丐到如今的洪武大帝,朱元璋一颗心早就已经是千锤百炼,为了给大明的下一代帝王铺路,绝不可能因为什么“昔日的兄弟”、“小时的玩伴”、“从龙的功臣”,而起任何恻隐之心。

「不!不止是蓝玉一党!」

「这吕氏平常看起来一副柔柔弱弱、贤良淑德的模样,咱竟没看出来她藏得不浅!」

「标儿这才刚去了多久?这个女人和周德兴之间的联系居然就已经如此紧密了?可见对咱屁股下这把龙椅早有了肖想之心。周德兴也不是个安分的。」

「此事,更是不得不防!」

「待咱把蓝玉那一党人杀光了,周德兴在淮西功臣里的资历就没多少人比得过了,再加上他又是吕氏的娘家亲戚……最要不得的是,允炆长于吕氏之手,对她的依赖过重。」

「吕后、霍光、王莽、杨国忠、贾似道……外戚专权的例子数不胜数,周德兴以及与他相关之人,也留不得了!」

朱元璋不由双拳紧紧握起,深吸了一口气。

这个结果他其实早在心里有了几分预料了,只是真到了下决心的时候,还是不由心头颤动。

蓝玉一党。

周德兴相干人等。

其中错综复杂、纵横交错,杀起来可不是几十个几百个,一旦牵连起来,粗粗估计一下,怎么也得万数往上了。

但朱元璋心里却没有丝毫动摇。

只要威胁到未来帝王的路,只要有动摇朱家江山的可能性。

那就再杀个人头滚滚!

思索间。

朱允炆和吕氏母子也冷静了下来。

吕氏强压下心里的那一丝不安,道:“孩子,现在不是怕的时候,等天亮了,老爷子驾崩的消息肯定是要公布出去的,明天是一场硬仗,你要趁着天还不亮做好万全准备。”

朱允炆点了点头:“那我把黄子澄、齐泰二位老师也秘宣入宫,他们都是翰林院学士,知识渊博、见多识广。”

吕氏点了点头。

说着便齐齐转身朝大门的方向而去。

朱元璋心中犹豫踌躇的事情都已经大概有了决定,吕氏和朱允炆二人又是要出去传递消息,自然觉得不能再继续装下去了,否则他“驾崩”的消息就要开始满天飞了。

只是他刚要站起身来。

就听到外面传来两声闷响。

“砰……”

“砰……”

朱元璋杀人无数,当然立刻就辨认出来:这是什么人倒在地上的声音!

朱元璋心头一跳,他这次假称驾崩,为了避免消息泄露,早就把乾清宫内外的宫人全部都支开了,只留了一个戴思恭和蒋瓛。

倒在门外的还能是谁?

只是。

他早就下了禁令,乾清宫内外,没有他的吩咐擅闯,是死罪!

这种情形、这个时候,谁敢靠近这里?谁能靠近这里?而且还料理了蒋瓛和戴思恭两个人?

就连朱元璋脑子都出现了一瞬的空白。

「消息走漏了?」

「刺客?」

「这个时候咱身边的防守最是薄弱,是最好得手的时候!」

朱元璋心中暗忖,目光立刻变得警惕起来,杀意凛然,右手立刻摸到了悬挂在床边的宝剑的剑柄,一双眸子里迸射出精光,只待对方靠近便要拔剑斩了对方的头颅!

“杀尽江南百万兵”。

即便年迈,洪武大帝依旧是洪武大帝!


这些年来除了每日去大本堂和诸多皇子、皇孙一起听夫子讲课之外,可没人再教他别的了!

「这悟性,真是可怕!标儿啊,你这儿子比你强!」

「不过……不够,这当然还不够。」

朱元璋看向那群已经被朱允通唬得愣住的淮西勋贵。

前一刻还颇为柔和的目光。

突然就变得冰冷下来。

「这群骄兵悍将,看不到那么远的地方,还都是群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

他太知道蓝玉他们这群人是什么德行的了。

他们的脑子是直的、是贪的!

就算暂时被朱允熥这一番言之有理的话给震住了,但过后还是会觉得,这些事情还很遥远,为了那么遥远的事情,就放弃自己嘴里最大的一块肥肉,不值当。

果然。

经过半晌的沉默过后。

立刻就有人开口反驳起来了:

“三殿下说的……虽然有些道理,不过咱觉得,是不是有些太危言耸听了啊?”

“秦王、晋王、燕王……他们那些藩王都远在外地,还分散在大明各个藩镇,想要短时间之内联系起来,达成一致都不太可能,这些事情,一下子也不会发生的吧。”

“就是!我觉得,大不了咱就收敛点、隐蔽点,做得别太过火、太明显就是了!”

“……”

当有人出声反驳之后。

乾清宫之内,顿时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淮西勋贵也都给自己找起了各式各样的理由开脱了起来。

毕竟,人总是更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正所谓“自古忠言逆耳”。

正是这个道理。

事情发展到这里,蓝玉、常升、张温几人都暗自松了口气:好在,虽然一下子戳到了这群人的动脉,但好在话说得不应,接下来只需要含糊过去就可以了。

涉及到这么多人的利益,本来就无解。

想到这里,蓝玉呵呵一笑道:“这些事情确实是后面的事情,咱们还是先把当下该做的事情做了,明日,你得安安稳稳坐在奉天殿的龙椅上去!”

这话是安抚淮西勋贵,也是提醒朱允熥:你再瞎闹,这位置可就不一定稳当了啊!

随着蓝玉发话,众人也停下了议论,重新安静下来,等着看朱允熥要怎么说。

朱允熥倒是面色如常。

没别的。

他有着超越这个时代的视角,当然知道这群人都是什么德行,讲道理要是能行,朱元璋也用不着三番两次对这群人动杀心了,所以他本来也没指望能跟这群人真正地好好讲道理。

他前面跟这群莽夫分析这么多。

说到底只是个铺垫。

前面的晓之以理,为的是后面的诱之以利。

顿了顿。

他扫视了在场众人一眼,缓缓开口道:

“我知道诸位叔伯公在意什么,你们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都是有功之人,无论多大的好处都是该得的。”

“不仅如此,诸位叔伯公今日愿意支持我坐在奉天殿的位置上,我更不能让诸位叔伯公白白劳累一趟。”

朱允熥微微一顿。

看到诸多淮西勋贵蹙起的眉头都舒展了开来。

在他们脸上看到了自傲、得意等种种神色。

接着便后退一步。

神色郑重地朝众人微微拱手,道:“允熥在此允诺,这只是暂时的!眼下时局不稳,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待日后允熥把朝局稳定下来,把那个位置坐稳,各位叔伯公现在暂时损失的好处,日后必将加倍拿到!”

“咱们一起稳稳当当地坐拥大明天下!”


而后才开口解释道:

“诸位也知道,朝堂上有咱们淮西勋贵,但大明立朝多年下来,那些被皇爷爷请来朝廷任职,以及那些通过科举致仕的文人士子同样占据半边天。”

“那些文人最喜欢标榜自己忠贞、为国为民、体恤百姓、以黎民苍生福祉为己任,这种自命清高的名头。”

“文人与武将天生不对付,也是最喜欢拿这些事情参来参去的。”

“索性咱们也是要收手。”

“如果……让那些自命清高的文官认为,我朱允熥甫一登基,就让他们日日参奏而不得其结果的事情迎刃而解,明日这一仗是否就要容易许多了?”

朱允熥为什么一定要在今天晚上这么紧急的时候,把“侵占民田”的事情摆在明面上,摊开来讲?

第一是这件事情越早说越好。

这群人现在能支持朱允熥,立场关系只占了其中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目的,就是冲着更大的权利,更高的地位,可以更放开手脚收敛财富去的。

要是真等他们把朱允熥给扶上去了再讲。

这感觉像什么?

我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难以接受。

还不如趁早就说,别把他们的期待拉那么高。

而更重要的。

则在于这第二个原因。

就是明天的一步棋了。

蓝玉他这群武将杀胚眼里,处理事情唯一的办法就是杀!杀!杀!那群文官只不过是嘴厉害了点儿罢了。

但实际上真能这么做?

便宜皇爷爷老朱都不会这么干!

在此之前。

朱允炆在朝中素有贤名,尤其是翰林院之中以黄子澄、齐泰等人为代表的文人士子,更是与他颇为亲近。

就算和朱允炆没那么亲近的一些文臣。

心里也都大概知道,朱元璋是要立朱允炆这个皇太孙的。

而他朱允熥又是什么名声和风评?

因此。

明天朝堂上会是幅怎样的情景。

完全可以想象。

难不成朱允熥真让蓝玉和常升他们提着刀在朝堂上,见一个反对的杀一个反对的?

素来乱世出忠贞之臣。

大明建立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的文人士子都是从元末暴乱那个时期走过来的。

对于其中的许多人来说,气节更甚于自己的生命,即便你是一句话便能人头滚滚的皇帝,他们也不会缩回脑袋。

对于这类油盐不进的文人士子,不是在朝堂上随便杀一两个人,就能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甚至有可能出现反效果——你越杀,他们越起劲。

至少图一个千古留名,后世史书嘛。

你全杀了?

天下文人士子何其之多,提起笔杆子就是要戳死你的架势。

而对于朱樉、朱棡、朱棣……他们这些藩王来说:嘿嘿嘿!感谢大自然的馈赠,我要奉天靖难喽~

这就又回到了之前分析出来的那个死局。

而唯一的破局之法就是,获得一部分文官的支持。

让淮西勋贵在「侵占民田」之事上撤手。

这就是他的投名状。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文人士子的风骨、气节可以成为阻碍朱允熥的高墙,但你要是能给出他们想要的结果,那也可以成为助力!

说他们「冠冕堂皇」、「自命清高」,那是给淮西人听的。

朱允熥心里却知道。

这些文人或许迂腐了点,但其中许多人是真的心怀天下的。

……

乾清宫之内。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